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

父母對偏食兒童的必守原則

幼兒偏食是父母的煩惱


偏食是幼兒在成長階段常會出現的問題,亦是家長的煩惱來源。要處理幼兒偏食問題,應有兩個堅持的原則:

l   提供合理份量

有些小朋友是每餐進食份量很少,每次吃不完被提供的份量,令照顧者覺得小朋友吃得很少。其實,有些小朋友的胃部容量很小,每餐吃得不多,唯有全日小食多餐來補充營養。對食量小的小朋友來說,照顧者不宜一次把大量的食物放在小朋友面前,令他覺得難以完成,無形中覺得進食是苦差,反而失去進食的動力。相反,照顧者每次可在小碗內提供小量食物,餐桌上放更多食物讓小朋友隨時吃完要求添食,讓小朋友主動要求食物,對一些自主意識較強的小朋友來說,甚至會增加進食的動力。

l   堅持提供多種類食物

另一類小朋友接受的食物種類很少,食物選擇單調重複,容易攝取不足夠營養素。對這類小朋友來說,他們喜歡吃的食物可以吃很多,但對陌生或健康的食物缺乏興趣嘗試,可說是對陌生食物很「慢熱」。父母宜多讓小朋友接觸一些抗拒的食物,包括見到父母吃健康的食物,帶他們在超級市場接觸不同的健康食物,聞到不同食物的氣味,甚至參加幼兒煮食課程,令他們增加對不同健康食物的熟悉感,從而減低抗拒。切忌小朋友抗拒某些食物,便不再烹調那些食物,這樣只會加深小朋友偏食的機會。

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

小朋友扭計要吃糖怎麼辦?


小朋友愛吃糖果,是正常不過的事情。但即使父母不容許幼兒吃糖果,但從幼兒期開始,總會有親友,祖父母,陌生人,甚至老師,都可能送糖果給小朋友。小朋友計要吃糖果,在所難免。家長面對這個處景,應該怎麼辦?

1.      由父母分配

首先,父母需拿出權威,由父母動手分配。切忌由小朋友自己拿著整包糖果,最容易令小朋友失控狂吃。其實,幼年期,小朋友的小手指尚未能撕破糖果包裝紙,父母正好這個時候「幫忙」,把糖果拿到手中,取回分配的主動權。

2.      解釋糖果屬「吃少量」的食物

父母應向小朋友解釋,糖果屬於「吃少量便夠」的食物,但無需把糖果說成是「垃圾」食物。這個概念很重要,讓小朋友知道,健康食物要吃多些,較不健康的食物要吃少些。

3.      協商可吃多少,幾時吃

接著要與小朋友協商幾時吃和可以吃多少。一般小朋友都會馬上要吃,但即使父母同意馬上提供,仍需要向小朋友訂立甚麼時段內可吃幾粒。例如,晚飯前可吃兩粒。然後要由小朋友大聲答應才可給糖果。

4.      父母堅定執行

吃完協定份量的糖果後,小朋友通常會要求再吃。此時,父母必須堅定,無論小朋友如何哭鬧,都不能妥協而繼續提供糖果。久而久之,小朋友見父母說一不二,慢慢就會知道,哭鬧計並無用處。

這套方法,在幼兒期最容易執行。執行上有困難的話,父母就需審視自己是權威不足,是不夠堅定,還是其他原因了。

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

營養師的女兒是否「無啖好食」?


 
 
營養師的女兒是否「無啖好食」,與美食絕緣,從未吃過一般人口中所謂「垃圾食物」?有相片為証,營養師的女兒也偶爾吃高糖高脂食物,而且吃得很滋味。

笑話一則:當年我和丈夫結婚,有丈夫友人得知我是營養師後的反應是:「吓!以後你豈不是無啖好食?」事實証明,不論是我的丈夫還是我的女兒,都是飲食均衡,而且會享受美食的。有機會與我和女兒一同進餐的其他家長,都會欣賞小女不會揀飲擇食,享受食物的態度。

我的工作上,見不少進食失調的個案;程度輕的,對美食又愛又恨,心裡想吃,但行動上又想禁制自己,控制不了的時候,又會有內咎感;嚴重的個案,甚至演變成暴食症、厭食症。這類個案,大多從小與食物沒有建立健康的關係,信念上把食物分為「好」與「壞」兩類,他們相信好的食物是健康的,但不美味,缺乏吸引力;壞的食物即是零食,炸物,高糖食物,總之就是「垃圾食物」,但就異常吸引,甘之如飴。

事實上,在營養的角度,食物無分好壞,但飲食就有好壞之分。舉例說,一個人整日吃得健康均衡,偶爾吃幾顆糖果,不會令他不健康。一個人吃糖果太多引致肥胖,不是糖果的問題,而是行為習慣的問題。吃糖果無問題,享受和喜歡吃糖果亦不是問題,但要有吃少量的自控能力。

 一般人對食物的信念根深蒂固,因為源於父母,從小灌輸概念而成。有些父母出於對子女健康的緊張,視高糖、高鹽、高脂的食物為洪水猛獸,因此完全禁止子女吃某些不健康的食物,單調地提供健康的食物,部份小朋友對進食缺乏興趣,食物單調乏味是常見的原因。當小朋友逐漸長大,吃的食物開始在父母掌握以外,他們容易缺乏對高脂高糖食物的自控能力。不少青少年和成年人,面對不健康的食物時,容易失控狂吃,隨後產生後自責內咎的感覺。這種心態,尤其常出現於女性。

所以,父母如何培育小朋友一個健康飲食的態度?就是提供健康的食物給小朋友為主,但碰到高糖高脂高鹽份的食物,包括零食,汽水等等時,目的是培養小朋友的自制力,不等同由小朋友愛吃多少就多少,包括與小朋友預早協定吃多少,零食不能在餐前吃等規則。更重要的,是不能以糖果或零食作為獎勵,因為無形中,令不健康的食物的地位進一步提升,令不健康的食物變得更吸引。

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

復活節親子手工

我不懂得做手工,偏偏做手工是媽媽的基本職責. 有相片為証, 這份"復活節復活蛋親子手工", 恩賢有負責上顔色, 貼貼紙, 效果不錯呢!







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

第一次做故事媽媽

雖然我常常教學, 做傳媒訪問, 但今天第一次和小朋友講故事, 有點緊張呢! 故事是"阿布的力氣", 講一隻偏食的狐狸阿布去旅行, 大家猜到發生甚麼事啦! 很高興有機會在學校和小朋友講偏食的壞處!



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

培育獨立有安全感的孩子



過去半年,帶著兩歲多的女兒去數間幼稚園面試,過程感受良多。其中最深刻印象的,就是有些幼稚園要求家長和幼兒分開面試,不少幼兒即時哭哭啼啼,不願與父母分開的場面。幸運地,家中女兒遇到需要與父母分離的面試型式時,都沒有哭鬧,開開心心地與老師入課室,沒有分離焦慮,表現有安全感。

兩歲前,女兒可說是「痴身」的孩子。每當我上班,甚至我去洗手間,女兒都會表現依依不捨,時而哭鬧來抗議我的離開。但是,自從女兒踏入兩歲後,就開始脫胎換骨,表現獨立和有安全感。後來,我修讀兒童心理學,當中的「依附理論」﹝attachment theory﹞,正好解釋這個現象。理論是說,嬰兒出生後,必定要找到依附的對象,一般是母親,如果母親不在旁邊,可能是其他照顧者。嬰孩在兩歲前成功滿足到依附的需要,長大會成為獨立有安全感的人;理論說,成功依附的孩子在兩歲後,會獨立地探索世界,因為在小小心靈裡,知道背後有安全的後盾。相反,兩歲前強迫孩子獨立,不會依附任何人,長大了會變得容易焦慮,不容易信任他人。

這與幼兒的營養飲食有甚麼關係呢?我個人相信,這個與女兒從小是母乳餵哺有關。成功母乳餵哺的孩子,與母親建立了親子關係,亦同時培養了獨立性和安全感。

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

兩歲半的喜訊

昨日係一個好開心的日子, 恩賢兩歲半啦! 回顧過去半年, 考幼稚園的壓力, 令我提不起勁寫blog! 昨日終於收到了最最心儀學校的取錄信, 真的好感恩開心! 希望她在這間學校接受聖經的教導, 好好建立健康的價值觀, 長大成為一個好孩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