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

貓貓在那裡?

十五個月大的寶寶,懂得一些動物的名字,雖然不是全部懂得發音,但會懂得手指指。

今天早上,我問寶寶:「貓貓在那裡?」我以為她會指向圖片中的貓‧‧


誰知她指向‧‧




說:「貓貓!」Hello Kitty的魅力真是非同少可!

寶寶痴身是壞事嗎?

近日聽一位媽媽的分享,她一直餵哺母乳給兩子至兩三歲,其間一直反對聲不絕,最常見的理由是擔心兩位小男孩太「痴身」,長大成為「裙腳仔」。到今天,當天兩位小男孩已入了小學,在學校、運動場上的表現,成為樂意嘗試,勇敢面對失敗,個性自信的男孩子,與母親及家人仍然關係親近,完全沒有裙腳仔的徵狀。

現今世代,寶寶兩個月戒了夜奶,是為「叻」;寶寶不見了媽媽不安哭鬧,是為「痴身」。寶寶不宜抱得太多,以免縱壞寶寶。寶寶最好從小便堅強獨立,任何人照顧都會接受。儘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哺可持續至兩年後,直到自然離乳。但我接觸的不少哺乳媽媽,隨著寶寶過了一歲,會逐漸受到壓力,認為對寶寶的心理發展有害。

近月修讀了兒童心理學的課程,接觸了「依附理論」﹝Attachment Theory﹞,當中提出了嬰幼兒在成長中依附母親或照顧者的影響。理論提到,寶寶在兩歲前,如果滿足不到情感上依附照顧者的需要,長大後會容易變成缺乏安全感的人,又或是對人不信任,亦有機會難以與伴侶建立親蜜關係。相反,從小滿足到依附需要的寶寶,長大了會較易與身邊人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,個性自信堅強。

在香港,在職媽媽生產後,放完短短的產假,便需要上班,放下家中嬰兒給其他人如長者或傭人照顧。幸運的話,照顧者愛錫有加,情感上依附了照顧者,母親可能不是嬰兒最親近的人;但遇到不幸的情況,例如照顧者不愛護嬰兒,甚至需要更換照顧者,對一個寶寶來說,未能成功依附或失去依附的人都可能是製造心理打擊。

母乳餵哺是造物主所賜的禮物,不單是營養方面,亦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自然方法。寶寶在母親的懷抱得到安撫,亦為將來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個建康的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