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

一歲前的嬰兒飲食目標

寶寶一歲前,除了關注寶寶是否吃得夠以外,我認為培養寶寶對食物的態度,興趣和技巧比吃了幾多更為重要。我日常工作見的偏食或肥胖或過瘦的小朋友,很多是從嬰兒開始,已經在餵食上形成了壞習慣,而這些壞習慣延伸到了幼兒時期,幼兒期亦是一段俗稱Trouble Two的時期,幼兒開始尋求自主,飲食問題往往會惡化。

所以,一歲前,應設定以下寶寶飲食目標:

1. 接觸及接受不同的食物
在食物是安全的大前提下,應循序漸進地由小份量開始,讓寶寶嘗試不同安全的食物。舉例說,寶寶除了吃魚粥和豬肉粥以外,也應吃牛肉、豆腐等蛋白質食物;又或是水果除了常吃的香蕉,也可提供其他水果給寶寶嘗試。有時候,我們以為某些寶寶不會喜歡某些食物,例如酸的食物,以我家寶寶為例,酸的橙和奇異果也吃得津津有味。其實寶寶是一張白紙,只要開心地提供食物給寶寶,寶寶便容易接受。尤其是蔬菜和水果,盡量讓寶寶及早接觸,否則寶寶將來吃味道較濃的大人食物,自然對蔬果的接受程度較低。

2. 訓練咀嚼及吞嚥技巧
有些家長擔心寶寶哽喉,小朋友到兩三歲仍然為寶寶剪碎食物,寶寶從小便少使用牙齒咀嚼食物,將來可能出現不喜歡咀嚼食物。一歲前寶寶開始出牙,可按寶寶的咀嚼能力嘗試咀嚼不同質地的食物,當然安全地由軟身食物如豆腐,繼而可嘗試烏冬或通粉等。即使連嬰兒餅乾,開始時可選擇入口即溶的種類,但到後期,可讓寶寶嘗試一些較硬身的嬰兒餅乾。訓練咀嚼能力,其實是鍛鍊口腔肌肉,有助牙牙學語。


3. 鍛鍊飽饑感控制
人天生有控制飽饑的功能,讓我們知道肚餓時要進食,吃飽會停,不會飲食過量。許多成年人飲食份量失衡,部份有機會與嬰孩時代的餵食方法有關。大人常渴望寶寶吃完大人指定份量的食物,而非按寶寶的胃口和需要進食。寶寶一歲前間中也會出現厭奶期,父母擔心很自然,但絕少有寶寶厭奶致死或營養不良,只要順其自然,寶寶始終會恢復食量。反而寶寶吃得少,照顧者花長時間餵食,希望寶寶吃多些,反而種下了將來吃得慢,需要人催促進食的壞習慣。

4. 訓練自行進食
寶寶在一歲前,可讓寶寶嘗試自己進食一些安全的手指食物如嬰兒餅乾,香蕉,烚菜莖等等,讓寶寶在進食有某程度上的自主,把食物放進口中,亦是一種手眼協調的練習,寶寶一般都會樂在其中。


5.
良好的餐桌禮儀
進食是愉快的體驗,是一家人交流共聚的時間。所以,當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時,應嘗試一家人共同進餐,而非由照顧者分開餵食。寶寶很聰明,看到爸媽的食物和自我餵食,將來容易更早學懂自我餵食。而這個階段,亦要訓練寶寶無需玩具或電視「伴食」或「電視汁撈飯」,無疑亦是一種集中能力的訓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